Monday, September 27, 2004

歌手罗大佑助威台北民众反军购游行



2004-09-27 10:40

  由台湾“反6108亿军购大联盟”和“民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民间反军购大游行,今天下午到晚上在台北举行。
  下午2时,天空阴云密布,时雨时晴。来自岛内各地的数万民众手举写有“反军购、救台湾”等标语,不断陆续来到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前集合。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无党籍“立委”陈
文茜以及台湾本土作家陈映真、著名导演侯孝贤等知名人士,也来到集合地点参加游行活动。据主办单位之一的“民主行动联盟”负责人表示,两岸问题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我们的诉求就是反军购,增加民生预算,而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提醒台湾民众关心、了解这个军购特别预算案,不要让台湾当局将台湾经济搞垮。
  数万人的游行队伍傍晚5时半聚集到终点凯达格兰大道,并举办了一场名为“爱与和平音乐祈祷晚会”。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著名歌手罗大佑、著名作家李敖等先后登场,发表演讲、演唱,台湾四大宗教团体为晚会进行了和平祈祷。

《未来的主人翁》

专辑文案:
  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有生命。真正为大众创作过的人,才知道那是如何难以攀登的山岭。真正爱过、关怀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管道通往人性。因此,我想那些一心想掌握别人的人,才终于会了解他们自己原来也逃离不了那个摆布他的命运。
  久违了,朋友。虽然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但起码我知道我进步在那里,因为我清楚我有没有尽力去做,所以我依然不会塞一首不痛不痒的歌在你手里,你会了解的。而我也知道下一步我要怎么走。
  (起码我还是诚实的)
  至于那些用纯粹他们个人想要的看法来塑造我,然后传播给大众的媒体参与者,或是爬到高不可攀的角度来审阅批判我的作品的人,我是永远不会对他们提出任何解释的。因为,我太清楚他们能付出多少、做出多少成绩。而我有几两,他们有几斤,天平在你手里,只有你有资格去秤!
  (唉!我怎么竟像发起牢骚了?)
  酱缸里传来一股文驺驺的浓重酸气,我们没有时间去理会它了,该走的路还很长、很坎坷,这个世界仍然大得我们看不清离我们最近的地平线。开阔我们的心胸视野吧!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后来的人更好走。否则,三十年风水再转以后,我们可别再听到我们曾经抬头问的那一句话:“这一大段时间,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而方法可能很简单,“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民国七十二年八月廿五日)

民国七十二年 
甲子循环七十二变                  
该来的已长成新绿 该去的在声嘶力竭中逐个凋零归根落地
阴阳五行的玄机中,没有所谓面子问题 
科学进化的理论中,只透露谁将被淘汰的讯息      
一股隐然凝重的情绪,慢性地浸入我们身体
渗入举杯狂欢的热情里 渗入誓死不移的矫情里         
渗入飞来飞去的欢呼里 渗入飘来飘去的孤独里  
因而有人在恶夜中挥洒膨胀的热血枪杀歌手
让拾荒的老人在清晨捡取满街隔宿的人性污垢
是个什么样的怒吼 远处传来无声无息的颤抖
是个什么样的哀愁    
大家轮流扮演看似庄严的小丑 
未来的主人将成翁   
飘来飘去的将成风
在气流善变的晴雨之间
照张隐于苦涩的笑脸相片
将藏着重重心事的胶卷
放在熟睡的孩子身边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
告诉他们那曾经是
善变的民国七十二年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花了九个月才录制完成,《之乎者也》的成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和期许,使罗大佑在这段时间遭到了极大的压力。“这其实是最惨痛的一张唱片,碰到的挫折,失败的感觉是最多的”。罗大佑自己说《未来的主人翁》从头到尾弥漫着一种抑郁苍凉的情绪。相信和作者当时内在面临的矛盾,以及外界充满无力感的时代气氛都有关系。
  “一定是第二张唱片最难做。因为第一张你可以慢慢做,完全没有前面的负担,所有前面的年轻生命的累积都可以放在第一张。如果第一张不幸成功,人家会要求第二张也成功,而且要变……又要有成长,又要有磨练,又要有新的东西,新的看法,新的音乐方向,然后在音乐上必须诚实,因为新的方向必须是来自你自己人生观,音乐观的彻底改变”,罗大佑这番话替《未来的主人翁》里面的种种改变做了最好的注释。当这张唱片终于问世,我们发现这是一张比《之乎者也》更深沉复杂的作品;也证明罗大佑的才情与实力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像。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之乎者也》时而还能嗅出的些许生涩莽撞之气,在这张专辑里被一种更醇厚,更凝练的声音取代,划时代的制作水准使整张唱片的面目十分统整,也更精确有力地传达了歌词中沉重无比的信息。在那个MIDI尚未面世的时代,《未来的主人翁》丰富、深遂、张力十足的音场至今听来仍然令人赞叹,不仅领先当时所有台湾的流行音乐作品,即使摆在全世界的标准来看也未必逊色。无论《亚细亚的孤儿》动用儿童合唱团,军用大小鼓和送葬用的唢呐交替出的慑人的气势,还是《爱的箴言》一架钢琴自弹自唱营造出来的空间感,都证明罗大佑在处理声音元素的功力上愈显成熟。甚至在唱腔和咬字上,他也有长足的进步;令人血脉膨胀的摇滚乐和叫人黯然心碎的抒情曲同时并存,收尾的《稻草人》不仅让我们见识到超凡的编曲功力,也是罗大佑唱得最精彩的歌之一。
  “说到歌词,《未来的主人翁》实在给我们太多太多震撼与感动,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是不可能说清楚的。光凭《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和《未来的主人翁》这三首分别献给台湾的历史、现代与未来的巨作,便足以让这张专辑名列史册;再看看《爱的箴言》、《盲聋》,更今人不能不对罗大佑处理诗语言的功力大表叹服。《亚细亚的孤儿》甚至被收录在前卫出版的年度诗选中,显示这张专辑的意义已经有某方面远远超出流行音乐的范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数年轻人的深层意识,改变了许多人的思考方式,对大时代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未来的主人翁》是一张几乎不可能被超越的经典之作,不仅替已呈巅峰状态的罗大佑留下完整的见证,也绝对是台湾近数十年来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

佑派俱乐部,为大家服务!

专辑文案:
  这一趟音乐的路,走得好辛苦。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我几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过来的。因为前面没有足迹可寻。而现在,我想果实已经在成长了。因此,请开启你通向心灵的耳朵--至少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的话,请回到他们的歌声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
  我们的音乐成长得很慢:“歌曲审查之,通不通过乎,歌曲通过者,翻版盗印也”,是不是大家都得想一想。处处防范,胸襟狭窄的执行者,就像坐在角落一边摔玩具发脾气一边啼哭的小孩子 ,谁也无能为力。
  该感谢的人太多了,但我知道不用一一列出,因为他们知道我衷 心的感谢,虽然我不善于表达。但我必须谈到我的父母,他们为 我的叛逆承受的太多太多了。当然,还有向我们预示“凡走过的 ,必留下足迹,凡努力过的,必将收获”的那一位。(1982年4月)

专辑简介:
  这是罗大佑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也是他把从事歌曲创作六、七年以来累积的一切反复咀嚼之后,贯注全力提炼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虽然仅仅是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已经有着极高的完成度和收放自如的成熟火候,这与前期制作耗费的可观时间,以及他自己在替别人写歌,制作专辑时累积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唱针落下,你第一个听到的声音就是《鹿港小镇》,石破天惊的电吉他前奏,这是我们聆听台湾流行音乐所从来没有经验过的声音。它是道道地地的摇滚乐:大鼓小鼓、电吉他、木吉他、贝斯和键盘共同织出生动,厚实的音场,连罗大佑粗哑的声喉和不符合标准的咬字,都在这种粗犷的音场中显得恰如其份。  《之乎者也》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创造出这种蕴涵着饱满能量和炽热情绪的“声音”,利用摇滚的形式来传递歌词中极富“现代感”的信息,若说七十年代的民歌运动是以木吉他为主的民谣曲式来进行流行音乐革命,那么《之乎者也》就是用纯正的摇滚乐踢开了另一扇大门,只身替台湾乐坛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乐种。《之乎者也》的魔鬼曲式,《乡愁四韵》细腻精致的木吉他编曲,《将进酒》和《摇篮曲》浓郁的钢琴音色,《错误》在抒情曲中途嵌入摇滚段落的尝试,都在当时让我们看到台湾流行音乐的无数可能性。  最受注意的当然还是它的歌词,我们听到了小镇青年在大都市求生换来的幻灭;听到了对教育,文化,代沟,以及流行歌曲本身的讽刺;也听到了关于家国历史以及昨日恋情的纠葛情怀。《恋曲1980》完全翻转了传统情歌的写法,看似潇洒,其实几近残酷;《童年》则生动地唱出了那一辈孩子们共同拥有的特殊回忆;《光阴的故事》以行云流水的叙事方式凭悼过往青春,拼贴出一幅动人的图像,这些都是从来没有人写过的。这张专辑的十首歌各自有不同的主题,也替流行音乐和现实社会结合的可能性做了一次漂亮的示范。由于罗大佑用的都是“活的语言”,使这些作品不但过耳难忘,而且意象缠绵,充满了诗的口感。原本十分个人化的经验,就这么通过音乐获得了无数人的共鸣。  即使摆在今天的唱片市场来看,《之乎者也》仍然具备成为经典的资格。过去十几年来问世的唱片何止千万,但无论在旋律与编曲的原创性,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密合度,或是对整个大时代的影响力方面,能和《之乎者也》一较长短的作品仍然屈指可数。这张唱片上市不久便卖掉十四万张,在八十年代初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台北不是我的家”唱遍大街小巷,横扫整个时代,“黑色旋风”就此开始。